但是,正所謂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”,雖然從“整容”后的里程表上我們無法獲知真是的行駛里程,但是通過對其他部位的觀察,還是可以大致判斷一輛車的里程數是否與里程表上所顯示的一致,防止被騙。
1、內飾的磨損情況。方向盤在每天的轉動中,不知不覺中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記,而且更換方向盤的可能性很小,它最能反映用車頻率,不過也有車主會用方向盤套,增加了一些判斷的難度。無論如何,車廂里很多磨損的痕跡是掩蓋不掉的,如中央扶手、換擋桿表面開始脫落,這絕不是三五萬公里就能到達的磨損程度。
座椅經過長時間的坐壓,彈性下降,老化明顯,真皮會被磨得發(fā)亮、發(fā)硬。若座椅有更新的跡象,那這輛車的里程少不了。此外,車上的塑料旋鈕、調節(jié)撥片,都會因為無數次的使用,而變得油亮光滑,賣家和中介可能事先已經給車子的內飾噴上了厚厚的表板蠟,因此更要仔細的鑒別。
2、剎車片和發(fā)動機的磨損情況。一般情況下,剎車盤的壽命在10萬公里以上。如果一輛使用了5年以上的車輛但剎車盤卻很新,那說明這輛車更換過剎車盤,其行駛公里數肯定是要超過10萬公里或者更多。此外,行駛的公里數越大,發(fā)動機磨損就越大,必然導致發(fā)動機的密封性越差。如漏油、漏液、功率下降、加速不暢、動力性能變差、燒機油、冒藍煙等。購買二手車,在試車時也需要留意一下這些方面的情況。
3、輪胎的磨損情況。輪胎磨損可以說是除了里程表外,汽車行駛路程長短最直觀的表現。一些老司機在購買二手車時,首先會看輪胎,而且不會只看一只。假如發(fā)現輪胎花紋扁平,邊緣已全無棱角,說明這輛車已經跑了不少路程。此外,輪胎的平均使用公里數大概在5萬公里左右。如果出現4個輪胎新舊不一的情況,那么很可能是發(fā)生事故等因素所致,而被迫更換某個輪胎。不過這種辦法只適用于一些年份較短的二手車,車齡較長的車,就很難以輪胎更換的周期去判斷車輛的實際里程了。
其二,最為簡潔的辦法是前往4S店查詢該車的維修記錄。但這通常只對還在質保期內的汽車比較適用,因為一些車主在過了質保期后都不再去4S店維修,就不會再有維修記錄了。
其三,對已經過了質保期的車輛,還可以前往保險公司查詢。保險單上,里程數也會有一些記錄。
最后,根據絕大多數車型的真實使用情況判斷。根據專家們的估算,一般私家車每年大約行駛2.5萬公里左右,而公務用車的里程則可達4萬公里以上。我們只要知道一輛二手車的真實出廠年份,就可以大概估計出這輛車的實際使用里程。當然,不排除少數車輛因為特殊的使用狀況,其實際里程會比這一平均數值多或少很多,但在遇到那種車齡雖長但里程奇短的二手車時,首先要想到這其中是否會有貓膩。
(摘自51汽車)